做教育不是做生意!
大量资本的涌入,使得校外培训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利益化。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 现在,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在资金的推动下,很多培训机构都采取了商业化的营销模式,做广告,拼低价,甚至用收取的学费进行投资,投机。也有个别学校采用“白条”“教育贷”等金融手段进行宣传,吸引学员。一些商业平台推波助澜,为了经济利益,大肆宣传培训机构的广告,甚至鼓励、引导它们竞相投放,其中不乏夸大宣传和虚假广告。广告铺天盖地,似乎没有给孩子报一个培训班,只是虚度光阴,会立刻被赶超,家长们的焦虑日渐加剧。 学校外培训是教育而非商业活动,不能套用商业逻辑,这是一个必须明确的底线。大量资金涌向校外培训去了哪里?重要的一点是投放广告。在网络平台上,从综艺晚会,到公交车站,到大楼电梯,再到微信,短视频等,校外培训广告应运而生。另一面是大量的低价课程,“20元26课时,再送教辅资料”,而且多是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类培训。 表面的风光无限与资金链断裂、爆雷跑路现象的频频发生形成鲜明对比。就在不久前,在线教育企业“学霸君”宣布倒闭,优胜教育也承认公司资金链断裂。企业“一倒了之”,后果却由学生家长来承担,不仅课程被迫暂停,缴纳的培训费更是无处可寻,最终降低了行业整体的信誉度。一些培训机构为了占领行业主导权,以“赔钱模式”运营,目的是挤垮中小机构。而恶性竞争的同时,培训机构自身也面临经营风险,一旦融资跟不上,资金链断裂,企业可能迅速倒闭,造成群众预收费无法退回,损害家长们的利益。 在校外培训的治理中,还存在一些难点问题,需要多部门握指成拳、联合解决。教育是一个良心行业,而不是逐利产业,应当制定专项法规细则,加大对教育培训类广告的审查与监管。 同时,面对汹涌的资本介入,学生家长也需要保持理性。对于“你的购物车里有孩子的未来吗”“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等营销话术和“套路”,家长们应当根据孩子的成长发展来综合决定。要始终明确,培养兴趣、学会思考、健全人格,比仅仅应试答题更重要。 三乐优合教育集团认为,校外培训乱象,是难治理的痼疾,也是迫在眉睫的“急症”,唯有各方共同努力,回归教育的本质与初心,校外培训市场才能规范有序、风清气正,真正成为基础教育的有益补充。三乐优合作为中国教育界的耕耘者,勇于担当,致力于中国的个性化教育,坚守教育初心,不断完善项目研发与平台升级,稳步布局0-18岁优质素质教育平台。 十四五期间,三乐优合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优化教育行业环境,规范有序地开展全新的“中国特色”素质教育实践;配合国家基础教育,持续强化研发能力,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生态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